深める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1 奈良县的佛教变迁

  • 奈良的历史与佛教的关系
    奈良的历史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经历了①传入、②接纳佛教时引起的纷争、③豪族崇拜、④国家引进、⑤向民间传播等各种变迁,这些对于佛教来说的重要事件均以奈良为舞台展开。另外,奈良还拥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包括以南都七大寺(东大寺、西大寺、法隆寺、药师寺、大安寺、元兴寺、兴福寺)为代表的寺院及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等。而且,奈良的佛教还对佛教之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空海以奈良时代的密教为契机开创了新佛教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奈良的历史无法抛开佛教进行讲述。
  • 佛教的传入
    公元6世纪中叶(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538年),钦明天皇时期,百济的圣明王向天皇赠送佛像和佛经。这算得上是佛教的传入。钦明天皇看着收到镀金佛像,赞叹不已地说道:“佛面闪闪发光。”但是对于国家来说,相比传统的本土古神道而言,接纳佛教为“新来之神”的过程颇为曲折。以至于最后爆发了几乎将国家一分为二的激烈冲突,苏我氏击败了排佛派的物部氏,决定正式供奉佛教。于是,在飞鸟地区相继建造了飞鸟寺、橘寺、川原寺等寺庙。
  • 圣德太子的活跃
    成为推古天皇皇太子的圣德太子在国家政治中引入了佛教教义。太子在2岁时便已会念诵“南无佛”,奈良县内也有几座供奉“圣德太子2岁立像”的寺庙。另外,相传太子为了研究佛教而居住于远离世俗的斑鸠宫中,从斑鸠宫到飞鸟有一条斜直线的道路,由于太子每天骑着自己的爱马黑驹往返在这条道路上,便被称为“太子道”。相传圣德太子还撰写了日本最早的佛教三经注释书(《三经义疏》)。太子的教义主要着眼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传达佛道,如“世间虚假,唯佛独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该思想对佛教的普及产生了巨大影响,基本上传承至今。
  • 几经磨难
    奈良县的佛教经历了几次磨难。1181年,以源平之争为开端,东大寺、兴福寺等多处建筑被烧毁。而到战国时代,信贵山(现奈良平群町)城主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三好氏的三名武将)”交恶,于东大寺开战。1567年,东大寺大佛殿在激烈的战争中被烧毁,大佛也惨遭毁坏。1709年,由公庆上人重新兴建了大佛殿。
    此外,明治政府颁布《神佛分离令》,指出神道教和佛教需明确分开。其结果引发了“废除佛教,废弃释迦教义”的废佛毁释运动,奈良县的众多寺院被破坏,其中包括位于天理的内山永久寺的销毁、兴福寺的拆除等。奈良县的佛教及其相关寺院,在经历了这些磨炼后得以幸存至今。

奈良县与佛教相关的场所遍布各地,除了南都七大寺以外,还有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的修验道灵场和参拜道、从中世纪至近世对民众产生巨大影响的真宗派寺院等。浏览本网站的“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回望与佛教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或许会颇有一番趣味。

监修:奈良大学文学部史学科
寺崎保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