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める 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1 古墳與陵墓

  • 奈良縣是古墳與陵墓的寶庫
    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在奈良縣皆設有中央政府機關,所以在奈良有大量古墳與陵墓。且古墳與陵墓的保存狀況相對良好。在櫻井市和天理市有最早期的古墳群及大和王權早期的大王豪族古墳,在後來成為政治中心的飛鳥地區,存有確立天皇政权時代的陵墓,在奈良市北部的佐紀存有巨大的前方後圓墳群。奈良縣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古墳與陵墓的寶庫吧。
  • 這是1975年石舞台古墳周邊的調查情况。透過整修前的照片,可以清楚了解到其為一座大型方墳。
    古墳與陵墓的不同點
    古墳主要是指權勢者的墳墓,大多建於3世紀中期至7世紀,使用大量的土堆積而成的高大墳丘。除此之外也有透過挖掘自然山丘建造墳丘的方法,但平地打造古墳時,通常會在周圍挖掘溝,再將挖出的土壤堆積起來,是一種毫無捷徑且需要耗費勞動力的工程。
    另一方面,陵墓也是古墳的一種,特指埋葬天皇、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墳墓。據說歷代124任天皇中,有31位的陵墓位於奈良縣。確立陵墓的被葬者稱為「治定」(例如,確立畝傍山東北陵為神武天皇的陵墓),此種治定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代(從元祿至文久年間)。
  • 照片是櫻井至天理市的大和古墳群的空拍圖。左下方是箸墓古墳(倭跡跡日百襲姬命墓)。其上方分別是澀谷向山古墳(景行天皇陵)、行燈山古墳(崇神天皇陵)、西殿塚古墳(手白香皇女陵)等。
    奈良縣有很多大型古墳的原因
    奈良縣有眾多大型古墳,如五條野丸山古墳(墳丘長約310公尺,位於橿原市)、澀谷向山古墳(墳丘長約300公尺,位於天理市)、箸墓古墳(墳丘長約280公尺、位於櫻井市)等。古墳時代、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在奈良縣皆設有中央政府機關,因此在奈良盆地一帶居住著很多有權勢者。由此留下了許多大型古墳。794年,中央政府從奈良遷至京都,歷經千年歲月,因此奈良還被稱為「千年鄉村」。千年來,古墳等遺跡由於很少因開發等原因而遭破壞,因此古墳等遺跡以完好形狀保留下來。可以說遷都對於古墳等遺跡意義重大。這可能也是奈良有很多大型古墳的原因之一。
  • 豪華的隨葬品和盜墓
    權勢者的古墳內可以看到豪華的隨葬品。早期的隨葬品主要是勾玉、銅鏡等祭祀品,之後,陪葬品中的鐵製武器和盔甲等兵器逐漸增加。由此可見,被葬者的地位从領導地位轉變為武士地位。盜掘古墓獲取豪華的陪葬品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大正時代,奈良發生過佐紀陵山古墳(奈良市)盜墓事件,隨葬品流入了古董店。該事件當時被大肆報導。此外,鐮倉時代,檜隈大內陵(明日香村)發生了盜墓事件,根據當時的記錄可知使用大理石建造的墓室分為兩室,還設有金銅製墓門和銀製骨灰罐。事實上,根據這份記錄,確立檜隈大內陵是天武天皇和持統天皇的陵墓。這可能就是因禍得福吧。
  • 免受開發的陵墓
    一旦被治定為陵墓,將歸屬宮內廳管理,禁止進行開發活動。而且原則上是禁止入內和挖掘。雖然陵墓的指定受到各種限制,但也由於這些限制,陵墓得以保留至今,避免了在高速經濟成長期被開發。此外,宮內廳會在陵墓進行祭祀、皇族成員成年等特殊時候會前往神武天皇陵(橿原市)參拜。

我們如今可以眺望的林木繁茂的陵墓景觀可以說是歷史悠久的奈良縣值得大書特書的獨特景觀。

受訪者:奈良縣立橿原考古研究所
橋本裕行企劃課長
持田大輔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