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县的传统活动
下面将介绍奈良县各地区按季节举行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节庆活动代代相传,早已融入到了各个时代的人类生活中去。有已然传承千年有余的节庆活动,还有别开生面被称为奇祭的节庆活动等。
代代传承至今的多样传统节庆活动已经深深扎根在各个地区。
切身体验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了解其背景,即可初识每个地区的深深魅力。
快来参加奈良县传统节庆活动,成为这一传承的见证者!
*请在下面滑动以查看。
日本国家指定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 日本国家选定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 县指定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 市町村指定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 分类 | |||
---|---|---|---|---|---|---|---|
4月 | 当麻寺二十五菩萨来迎会 | 民俗艺能 | |||||
5月 | 大和野神行事 | 民俗艺能 | |||||
8月 | 十津川大舞 | 民俗艺能 | |||||
8月 | 阪本舞 | 民俗艺能 | |||||
8月 | 东坊城Horanya | 民俗艺能 | |||||
10月 | 题目立 | 民俗艺能 | |||||
10月 | 奈良豆比古神社翁舞 | 民俗艺能 | |||||
12月 | 春日若宫御祭神事艺能 | 民俗艺能 | |||||
1月 | 陀陀堂鬼走 | 风俗习惯 | |||||
1月 | 茅原岁德 | 风俗习惯 | |||||
1月 | 筱原舞 | 民俗艺能 | |||||
2月 | 江包/大西御绳 | 风俗习惯 |
*请在下面滑动以查看。

春 4月 当麻寺二十五菩萨来迎会

当麻寺(葛城市)内传承着日本国宝—当麻曼荼罗,相传是由中将姬织就于一夜之间。织罢曼荼罗,中将姬便被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接引到了西方极乐净土。
重现了此传说的就是“当麻寺二十五菩萨来迎会”。
届时,当麻寺内将出现二十五位“菩萨”在寺院境内架起的长桥上缓步前行,重现把中将姬灵魂从现世接引至极乐净土的景象。
据悉,这项法会从1005年开始举办,一直延续至今,足有千余年历史。
春 5月 大和野神行事

野神是水稻农耕的守护神之一。这是一项供奉野神的传统节庆活动。
汇总奈良县内各地流传的野神节庆活动现已被选为日本应采取制作记录等措施的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大和野神行事”。
该传统节庆活动的代表形式是孩子们抬着稻草制成的“蛇卷”在当地环游后,将“蛇卷”进献野神。但,各地区的活动形式间存在诸多差异,有的地方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涂抹墨汁,以祈求丰收。
周游各地区,欣赏野神行事的各地区差异也算是一种乐趣。
夏 8月 十津川大舞

十津川大舞是一项十津川村流传的风流舞(以小歌为歌词,边敲打太鼓,边随着伴奏载歌载舞的群舞)活动。据说,这一传统节庆活动已经流传了300年以上。
如今,同属十津川村的小原、武藏、西川各地区都会在每年8月的盂兰盆节于学校操场等地跳起风流舞。届时,人们会用装饰精美流苏的鼓槌敲打太鼓,或拿着吊起切子灯笼的细竹竿,或手持扇子等跳起盛大的舞蹈来。
十津川大舞传递着当地村民活力四射的激情。
2022年,它作为一种“风流舞”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 8月 阪本舞

8月15日盂兰盆节时,人们会在阪本的天神社(五条市大塔町)跳起奥吉野地方流传的代表性盆舞。
阪本舞是围着盆舞歌领唱站成一圈跳起的舞蹈,既可以拿着扇子,也可以空手跳舞。
在各种舞蹈中,还能看到“政吉舞”等叙事性舞蹈,讲诉的是中村政吉勇担村民罪责、以身赴死的内容。
夏 8月 东坊城Horanya

东坊城Horanya是每年8月15日由橿原市东坊城町的5个地区与古川町共同举行的盂兰盆节火祭。
各地区用青竹捆绑小麦壳、油菜籽壳制成火把,在当天下午由地方守护神信徒将火把搬往东坊城町的八幡神社和春日神社。大火把高约3米,直径约2米,重达500公斤,由数十名男性抬着燃烧的火把在境内游行。
相传,该节庆活动是为了驱赶为村子带来旱灾、虫害及瘟疫的亡灵与瘟神而举行。
秋 10月 题目立

这是一种八柱神社(奈良市上深川町)敬献的说唱故事表演。
每年10月12日宵宫祭当天,由上深川町的年轻人们表演。
表演者将分配各登场人物对白,以独特的韵律说唱,来表演以源平合战为题材的剧目。说唱结尾,表演者还会跳起“Fusho舞”。
Fusho舞指一人行至舞台中央举起扇子,一边随着铿锵节拍跺脚,一边绕台一周的舞蹈。在日本,如题目立这般在能乐之前出现的中世说唱故事能流传至今,实属罕见。
秋 10月 奈良豆比古神社翁舞

这是一种于奈良豆比古神社(奈良市奈良阪町)敬献的民俗艺能,而翁被认为是能乐的原点。相传,翁源自距今约1300年前春日王(天智天皇之孙)病倒时,他的两个儿子为祈祷父亲康复痊愈跳起的舞蹈。
每年10月8日宵宫祭当天,表演1小时左右。
表演者来自多个年龄层,既有表演“千岁”角的13岁左右少年,也有表演“翁”角的60岁左右老者。奈良豆比古神社翁舞是一种由三位翁角共同站在台上表演的特殊形式翁舞。这种民间流传的翁舞可谓是极其珍贵的存在。
冬 12月 春日若宫御祭神事艺能

春日若宫御祭神事艺能指于春日大社摄社—春日若宫神社(奈良市中辻町)例祭上敬献的各种艺能。
在每年12月15日至18日期间举行。内容包含田乐、舞乐、猿乐、倭舞等多种形式。据悉,此神事艺能始于平安末期1136年关白藤原忠通为祈求五谷丰登举行的活动,并一直无中断地保护延续至今。
奈良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来访,春日若宫御祭可谓奈良代表性祭典之一。同时,它也是向今日展现日本艺能起源的宝贵活动。
冬 1月 陀陀堂鬼走

于念佛寺(五条市大津町)陀陀堂举行的消灾祈福的节庆活动。
该活动始于距今500年前,在阪合部地区传承至今。每年1月14日,夜间鬼走都会在大般若经跳读、日间鬼走、柴灯护摩之后举行。
届时,将有三只“鬼”手持燃烧的火把,在堂内绕场三周,为人们消灾解厄。
陀陀堂鬼走中的鬼并非被人们追赶的对象,而是为人们带来幸福的角色。
在日本各地,由鬼带来幸福的活动非常罕见,因而吸引了大量参拜者。
冬 1月 茅原岁德

茅原岁德是在吉祥草寺(御所市茅原)举行的小正月火祭活动。
届时,吉祥草寺境内将堆起高达6米的雌雄两座岁德(大火把),每年1月14日晚间点燃,以祈求五谷丰登。这是奈良县内最大的岁德祭。
相传,吉祥草寺是由修验道开山鼻祖役行者建立的寺院。因此,如今的岁德期间,仍由身着山伏装扮的修验者吹响法螺贝,诵读经文。
冬 1月 筱原舞

是一种于天神社(五条市大塔町筱原)敬奉的风流舞。
相传,很久以前筱原地区周边深受狼害,地方守护神为其驱逐恶狼,村中全体向神献舞,以作报答。此舞便起源于此。时至今日,保存会的人们依然会在1月25日献上“入波舞”、“世中舞”及“宝舞”三曲。
冬 2月 江包/大西御绳

这是每年2月11日在樱井市的江包及大西举行的祈愿丰收及求子的节庆活动。
这项节庆活动在当地也被称为“御绳婚礼”或“挂御绳”等。
江包的春日神社制作男绳,大西的市杵岛神社制作女绳,两绳各重达700公斤左右。届时,人们会把沉重的绳索运至素盏鸣神社,将其合为一体挂在树上,并进行“拍手”仪式。
相传,该活动起源于素盏呜尊与稻田姬的婚姻。
相关链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
活用 奈良网站内相关链接
-
- ・关于奈良县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