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县的世界遗产

1993年,奈良县“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入选为日本首批世界遗产。其后,“古都奈良文化遗产”、“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也相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如今“飞鸟・藤原宫都”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下面将介绍世界遗产概要及奈良县内的世界遗产与预备遗产。

照片来源:一般财团法人奈良县Visitors Bureau

世界遗产是指根据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财产。

世界遗产名录登录的是对全人类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建筑、遗迹、文化景观等)、自然遗产(自然地形及地质、生态系统、景观等)及复合遗产(兼具文化遗产性质与自然遗产性质的双重遗产)三类。世界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上述世界遗产,一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

  • 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
  • 古都奈良文化遗产
  • 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
照片来源:一般财团法人奈良县Visitors Bureau

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

1993年入选(文化遗产)

“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包含法隆寺与法起寺两座寺院中的木制建筑物。1993年与姬路城一起入选日本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法隆寺由圣德太子修建于607年。寺院分为西院和东院。西院中的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等建筑修建于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初,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筑。
法起寺创建于7世纪,创建当时的建筑物如今仅存一座三重塔。
这些建筑是佛教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早期修建的佛教建筑,被誉为佛教建筑中的杰作。此外,它们与后续修建的建筑群一同为人们展现了日本佛教建筑的变迁,展示了日本独特建筑风格的发展历程。

古都奈良文化遗产

1998年入选(文化遗产)

“古都奈良文化遗产”共包含8处遗产:东大寺、兴福寺、春日大社、春日山原始森林、元兴寺、药师寺、唐招提寺及平城宫遗迹。
710年,首都迁至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
平城京以中国唐代长安为原型建造,在与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交流中,日本文化得以快速发展。平城宫是平城京的政治、文化中心,平城京内及其周边建有众多寺院及神社。“古都奈良文化遗产”由寺院及神社境内宗教建筑群、春日大社及春日山原始森林的神道思想相关文化景观、平城宫遗迹的考古学遗迹组成。在日本历史上,8世纪的奈良时代是日本政治及文化变革的极其重要的时代,该世界遗产为人们展示了奈良时代的宗教及生活方式,而奈良时代的这些传统至今仍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中,令该世界遗产赢得高度评价。

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

2004年入选(文化遗产)

“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是一处横跨奈良县、三重县与和歌山县的世界遗产,其包括“吉野大峯”、“熊野三山”、“高野山”三处灵场以及连接其间的参拜道—“大峯奥駈道”、“熊野参拜道”和“高野参拜道”等。其中,灵场“吉野大峯”、大峯奥駈道及熊野参拜道之一的“小边路”位于奈良县。
茂密森林与险峻山脉纵横交错、南临大海的地形是纪伊山地的一大特点。在这丰饶的自然背景下,日本古老的自然崇拜信仰与大陆传来的佛教文化相互交融,孕育出了多种形态的信仰。
灵场“吉野大峯”地处纪伊山地最北端,由吉野山、吉野水分神社、金峯神社、金峯山寺、吉水神社以及大峰山寺构成。这是一座海拔千余米群山绵延不绝的修行道圣地。10世纪中叶,作为日本第一灵场,广受百姓崇信。
“纪伊山地灵场与参拜道”是一处将上述遗产与自然及人类活动所创风景融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其传统从古代延续至今,因而获得了高度评价。

飞鸟・藤原宫都

2007年入选预备名单

“飞鸟・藤原宫都”中包括飞鸟宫遗迹、藤原宫遗迹、飞鸟京迹苑池、大和三山等宫殿相关遗迹,飞鸟寺遗迹、山田寺遗迹、本药师寺遗迹等佛教寺院,以及石舞台古坟、高松冢古坟、龟虎古坟等古坟,展现了6世纪末至8世纪初建设的日本宫都风貌。
这一时代,与中国及朝鲜半岛间的活跃交流,推进了日本独特的政治制度、技术及宗教的发展,从而奠定了日本文化的雏形。
“飞鸟・藤原”完好保存了展现当时样貌的遗迹。
奈良县正在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入选至世界遗产名录。

活用 奈良网站 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