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縣的傳統活動

奈良縣的傳統活動

為您介紹在奈良縣各地區舉辦的四季各異的傳統活動。超越數個時代、伴隨著各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傳承下來的傳統活動。有從上千年前的古時候傳承至今的活動,也有別開生面的被稱為奇祭的活動等。
連續不斷傳承下來的多樣傳統活動深深扎根於各地區。
如親身體驗這些活動,瞭解其背景的話,應該便可初識各個地區的深刻魅力吧。
要不要前往參加這些傳統活動,成為傳承的見證人呢?

奈良縣的傳統活動清單

*請在下面滑動以查看。

  日本國家指定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財 日本國家選擇非物質民俗文化財 縣指定非物質民俗文化財 市町村指定非物質民俗文化財 分類
春 4月 當麻寺二十五菩薩來迎會       民俗藝能
5月 大和野神行事       民俗藝能
夏 8月 十津川大舞     民俗藝能
8月 阪本舞     民俗藝能
8月 東坊城Horanya     民俗藝能
秋 10月 題目立     民俗藝能
10月 奈良豆比古神社翁舞     民俗藝能
冬 12月 春日若宮御祭神事藝能     民俗藝能
1月 陀陀堂鬼走       風俗習慣
1月 茅原歲德     風俗習慣
1月 篠原舞     民俗藝能
2月 江包/大西御繩       風俗習慣

非物質民俗文化財的分類

*請在下面滑動以查看。

4月 當麻寺二十五菩薩來迎會

照片提供:吉村 旭輝

當麻寺(葛城市)內傳承著作為日本國寶的當麻曼荼羅,據說是中將姬於一夜之間織成了曼陀羅。傳說中將姬在編織曼荼羅之後,被阿彌陀二十五菩薩迎接前往西方極樂淨土。
重現了此傳說的就是「當麻寺二十五菩薩來迎會」。
重現了二十五菩薩在架設於當麻寺境內的長橋上緩步前行,將中將姬的靈魂從現世引導至極樂淨土的情形。
據說該法會從1005年傳承至今,已擁有一千多年歷史。

5月 大和野神行事

照片提供:浦 聰

野神是稻作農耕的守護神之一,這是一項祭祀野神的傳統活動。
匯總奈良縣內各地流傳的野神活動作為「大和野神行事」被選擇為應該採取製作記錄等措施的國家非物質民俗文化財。
具有代表性的形態是孩子們抬著稻草製成的蛇卷在地區內繞行,之後供奉給野神。但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其中有的地區會在小朋友的身體上塗墨祈禱豐收。
前往各地區參觀比較看看不同之處也是樂趣之一。

8月 十津川大舞

照片提供:田鍬 智志

在十津川村流傳的風流舞(將小歌作為歌詞,邊敲打太鼓邊跟著節奏唱歌跳舞的群舞),據說傳承了300多年。
現在在該村的小原、武藏、西川各地區每年8月盂蘭盆節時會在校園等處舉辦。屆時,有人用裝飾著優美流蘇的太鼓棒敲打太鼓,有人拿著懸掛著切子燈籠的細竹子,有人拿著扇子等,舉行盛大的舞蹈活動。
這是將生活在山間村民活力四射的激情傳達至今的舞蹈。

8月 阪本舞

照片提供:奈良縣

於8月15日盂蘭盆節,人們將在阪本的天神社(五條市大塔町)跳起流傳於奧吉野地區的代表性盆踊。
這是圍著領唱者形成圓圈跳舞,舞者即可拿著扇子,也可什麼都不拿。
舞蹈種類之中甚至可見祭奠勇擔村民罪責、以身赴死的中村政吉亡靈的「政吉舞」等充滿故事性的舞蹈。

8月 東坊城Horanya

照片提供:奈良縣

這是於8月15日舉辦的盂蘭盆節的火祭,由橿原市東坊城町的5個地區與古川町共同舉辦。
在各地區使用青竹將小麥殼或菜籽殼包裹在內製成火把,下午時分由地方守護神信徒將火把抬入東坊城町的八幡神社和春日神社。大的火把甚至高約3公尺、直徑約2公尺、重達500公斤,由數十名男性抬著燃燒的火把在境內遊行。
該活動被認為是為了驅趕會給村莊帶來乾旱、蟲災、瘟疫等的亡靈及瘟神而舉辦。

10月 題目立

照片提供:奈良縣

這是一種敬獻於八柱神社(奈良市上深川町)的說故事藝能。
每年10月12日宵宮祭之日,由上深川町的青年們演出。
以源平合戰為題材的劇目,由演出者按照不同出場人物分擔台詞,以獨特腔調進行講述。在故事的最後會跳起「Fusho舞」。
由一個人走到舞台中央,舉著扇子,用力踏腳繞舞台一圈。這種能樂以前的中世說故事傳承至今的例子在全日本都十分罕見。
“題目立”已於2009年登錄為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月 奈良豆比古神社翁舞

照片提供:野口 Asuka

這是敬獻於奈良豆比古神社(奈良市奈良阪町)的民俗藝能,翁被認為是能樂的原點。據說其由來是約1300年前,春日王(天智天皇的孫子)病倒之際,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祈願父親康復而跳的舞蹈。
每年10月8日宵宮祭之日,演出約1小時。
演員橫跨多個年齡層,從飾演千歲的13歲少年到飾演翁的60歲左右的老者。是由三名翁共同演出的形態特異的翁舞,作為民間傳承下來的翁舞成為珍貴的存在。

12月 春日若宮御祭神事藝能

照片提供:吉村 旭輝

於春日大社的攝社春日若宮神社(奈良市中辻町)的例祭上敬獻的各種藝能。
在每年12月15日到18日期間舉辦。內容有田樂、舞樂、猿樂、倭舞等,範圍廣泛。據說起源於關白藤原忠通於平安末期的1136年祈禱五穀豐登,並且一直無中斷地守護傳承至今。奈良每年吸引大批遊客來訪,春日若宮御祭可謂奈良代表性祭典之一。同時也是向今日展現日本藝能起源的珍貴活動。

1月 陀陀堂鬼走

照片提供:浦 聰

於念佛寺(五條市大津町)陀陀堂舉行的消災祈福的活動。
自500多年前開始在阪合部地區傳承。每年1月14日舉行大般若經跳讀、日間鬼走、柴燈護摩之後,還有夜間鬼走。
屆時,手持燃燒的火把的3隻鬼怪在堂內繞行三圈,為人們消除厄運。
在這裡,鬼怪不是被驅趕的對象,而是為人們帶來幸福。
鬼怪帶來幸福在日本各地都很少見,吸引眾多參拜者前來造訪。

1月 茅原歲德

照片提供:御所市教育委員會

於吉祥草寺(御所市茅原)舉辦的小正月火祭活動。
在吉祥草寺境內製作高達6公尺的雌雄2座歲德(大火把),每年1月14日晚上點燃,祈願五穀豐登。這是奈良縣內最大的歲德祭。
吉祥草寺據傳是由修驗道始祖役行者建立的寺院,因此現在的歲德期間仍然還是由身著山伏裝束的修驗者吹奏法螺貝,吟唱經文。

1月 篠原舞

照片提供:奈良縣

敬獻於天神社(五條市大塔町篠原)的一種風流舞。
據說在很久以前地方守護神驅逐了困擾篠原地區周邊的惡狼,而這種舞蹈作為謝禮由村中全體敬獻給神明,這就是其起源。如今在1月25日由保存會的人們敬獻「入波舞」、「世中舞」、「寶舞」共3曲。

2月 江包/大西御繩

照片提供:野口 Asuka

這是每年2月11日在櫻井市的江包及大西舉行的祈願豐收及求子的活動。
也被在地人稱為「御繩的婚禮」、「掛御繩」等。
江包的春日神社製作男綱、大西的市杵島神社製作女繩,御繩重量各達700公斤左右。將沉重的御繩運往素盞鳴神社,讓他們合為一體,懸掛在樹上,再進行拍手儀式。
據說該活動來源於素盞鳴尊與稻田姬的結婚。

相關連結

想瞭解更多詳情……

活用 奈良網站內相關連結